您目前的位置: 首页» 霞辉乐章

脚踏实地 行稳致远 进而有为——北京工商大学冯中越教授访谈记

受访人简介:

冯中越,男,1954年出生于北京,浙江嘉兴人,北京工商大学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,中共党员,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政治经济学专业。1983年至2014年在北京商学院北京工商大学任教。曾任北京商学院马列主义教研部主任、经济贸易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、人事处处长;北京工商大学人事处处长、党委宣传部长、社会科学部主任、法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。现任北京工商大学本科教学督导组副组长、学校研究生教育督导组文科组长、学校思政课教学督导组组长。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常务理事,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,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产业监管专业委员会委员,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与监管专业委员会委员,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、成果鉴定专家,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评审专家,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,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中心专家。


组织者:北京工商大学关工委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关工委

指导教师: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张旭吟

采访人: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2021级研究生 王宇宣、高源等

执笔人: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2021级研究生 高源


时值建党101周年,我们有幸采访了冯中越教授。

理想确立,矢志不渝

冯老师是生在新中国、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,儿时的理想就是要走人生的三部曲:少先队-共青团-共产党。小学时,冯老师担任学校少先队的大队长。初中三年,他一直担任班长。后来在中专学习期间加入了共青团。在工作6年后的1979年,他考入北京师范大学,曾在大学里担任团支部副书记及系学生会主席。冯老师说,自己在大学期间有值得记忆的三件事:组织策划了政治经济学系79级同学的诗书画摄影展览,在系学生刊印的学术刊物《求知》创刊期上发表了自己学术上的处女作——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,主持了全系学生《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大会》。

1983年大学毕业后,冯老师来到北京商学院任教。虽然在大学期间没有入党,但冯老师认为,与那些在年轻时就入党的同志相比,自己还存在一些差距。入党不分先后,思想要求入党,行动上要有所表现,要用实际行动来争取入党。几年之后,198712月,冯老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他动情地说,我对北京商学院有着深厚的感情,是北京商学院培养教育了我,我愿意把青春和汗水洒在这里。

结合个人入党的经历,冯老师认为,如果有入党的愿望和志向,就应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,在不同的情况下,都始终保持着这种理想信念,以此来鼓励和鞭策自己。共产主义既是一个人类未来的远大目标,同时它又是一场运动、就在我们的脚下,我们要实实在在的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,来践行理想和目标。

脚踏实地,进而有为

冯老师在高校工作31年,潜心投入教学工作,先后担任本科政治经济学、发展经济学、中国经济专题等课程和研究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、产业组织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,教学工作饱满,教学效果良好。其中有一个针对经济学院研究生的讲座《研究生如何学会做学术研究》,深受研究生的欢迎和好评。指导硕士研究生49名,其中4名同学博士毕业,多数同学已成为本单位或行业骨干。

冯老师认为,高校老师第一位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,首先要把课讲好,从概念入手,层层递进,由浅入深,理论联系实际。理论要有深度,由学说史、思想史及学术前沿文献的支撑;一定要结合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,要不断积累经典的案例或例子,做到通俗易懂、引人入胜。其次一定要关心爱护和教育引导学生,想其所想,帮助学生解决学习、思想和生活的实际问题。

在努力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,冯老师刻苦进行科研工作,并形成了稳定的学术研究特长,即:中国商业发展研究,城市公用事业政府规制研究,特许经营权拍卖研究,社会性制规研究,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。即今为止,共出版专著6本,主编著作6部;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,省部级项目8项,其他课题7项;发表论文64篇。

同时,冯老师获得了多个教学科研奖项。1998年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1年获薛幕桥价格研究奖2008年获北京市高校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;2010年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。

冯老师提出,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也要同自然科学研究者一样,要有一种逆水行舟、不进则退的紧迫感、压力感。同行之间都在奋斗,在你擅长的研究领域里,竞争日趋激烈,一旦不努力学习(读文献)、不深入实际(调研)、发现不了和提炼不出科学问题、形成不了研究思路,必然落后,甚至逐渐失去对话的资格。

作为担任过多个管理岗位的双肩挑教师,冯老师对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也有切身的体会。他说,大部分的行政管理工作都是周期性、重复性的,如何在此基础上做出成绩,关键就是要创新,即提出新思路、采取新做法、解决新问题。冯老师在担任北京商学院人事处长期间,关于职称评定工作做了两件事:一是申请材料和成果公开展览,二是按统一标准对申请人打分制(为评委会提供参考);关于师资队伍建设抓了两个典型:一是法律系高学历(博士)直接引进;二是会计系在职培养(博士)。在担任北京工商大学人事处长期间,响应北京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,在学校成立人才交流中心,并在北京市人才交流中心设立学校的人事档案专户,探索高校人才社会化管理工作。在担任社科部主任期间,提出并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31社会实践体系,即3是指3种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即参观考察、暑期社会实践、实习调研,1是指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主的提高型社会实践课题研究。

冯中越老师三十多年来,在教学、科研、管理工作中倾注了大量心血。他始终严以律己,兢兢业业,锐意进取,开拓创新。他的业绩受到了学校和上级领导部门的高度肯定,受到同行专家及学生的盛赞。

离岗不离工,奋斗无止境

2014年冯老师退休后,仍然承担一定的工作,负责学校的本科、研究生思政课的督导工作,每学期线上线下听课60节以上。线下每次听课后,冯老师都要与任课教师沟通,肯定成绩,指出缺点,助力青年教师成长。许多任课老师都主动加微信,与冯老师进一步交流。

这几年,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暑期大学生(考研)夏令营都请冯老师做一个讲座——《考研的遐想与研究生的成长》,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和好评。

冯老师认为,作为一名高校教师,退休后也不能马上离开自己的专业领域。从2015年到现在,冯老师坚持每年公开发表一篇以上的学术论文,并以文(或PPT演讲稿)入会参加2-3场学术会议。每年参加学术会议不但能见到小范围内的同行,而且是迫使自己必须要努力在专业领域继续深入研究下去,即每次的演讲都要有新意。作为一名老师,必须用学术成果来维系其学术声誉。

冯老师说,作为学者不能缺乏专注力,人的一生瞬息万变,一旦放松,时间就都流走了。因此,自己现在依旧保持每天看书(文献)的习惯。对待学术和专业要有一种敬畏之心,要不断思考。自己在锻炼身体,比如走路、游泳时,都习惯于思考问题,如果突发奇想,回到家就赶快打开电脑,把想法记录下来。日积月累,必然收获满满。

访谈最后,冯老师感慨地说道,科学迅猛发展,社会日新月异,青年是世界的未来和希望。

岁月的磨砺,拼搏的人生,不懈的追求。冯老师虽68岁高龄,但仍身体硬朗,神采奕奕,且思路清晰活络、声音铿锵有力。从求学到工作再到退休,不管身居何处,他始终坚持理想信念,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敬党、爱党、信党,尽心尽力为人民做实事、做好事。他的信念和经历深深感染了我们,也激发了我们对党的拥护、热爱与入党的决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