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目前的位置: 首页» 霞辉乐章

南游漫记

        作者简介:李洪涛 北京工商大学    66岁 退休前在北京工商大大学工会工作

兴化观感
    
清明时节,正赶上三天的小长假,虽然京城也是艳阳高照,好花争发。但居住久了,也想出去走一走,看一看。在女儿的精心策划下,便连夜启程去兴化看油菜花。
兴化种植的油菜花号称万亩。实际有五六千亩左右。汽车一进兴化,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黄绿相间的油菜花。在来之前,原以为油菜花就是我们家中所吃的油菜,在结子之前开的小小的黄花,生长的并不很高,花开的也不算大。可实际情况则不然,接连成片的油菜花足有一人多高,人钻进花丛便立刻隐没其中了。每棵油菜的顶部都开出一串串的黄花,花的形状象我们常见的串红,只不过他的花瓣是黄色的,花也大了许多。平眼望去,黄澄澄,金灿灿,象金黄色的丝毯般点缀着无垠的江南水乡。
这片花地被称为千垛,油菜花是种植在垛上的。每垛之间都由水道相连,记得过去有首歌中唱道“鱼米乡,水成网”,江南水网密布,纵横交错,水道之中散布着大小各式游船,人们可以乘船去观赏两岸的景色。这里的游船有两种:一种是电动的大船,每船可乘坐四五十人,另一种是人工摇橹的小船,每船也只能乘五六个人。摇橹的船工多为妇女,她们头上都戴着一块大红头巾,做为游船的一种醒目标志。看到这里,我不禁想起年少时看过的电影,电影中的采茶妹子、蚕花姑娘、渔家女儿,大都年轻貌美,宛若天仙。当时犹然产生了一种南游的冲动,心想真是江南多秀女,个个出落的如此标致靓丽,有机会定要到南方去看一看。后来听大人讲,那都是演员为了拍戏妆扮的,实际生活中并不是这样,如都象电影中演的那样,江南岂不成了美人国了。眼前看到的确实如此,这里摇橹的船家女多为年近半百的中年妇人,她们大都体胖腰圆,脸色黢黑,全然没有了南方秀女的影子。细细想来也是,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全国,青年男女不愿蜗居在田间地头,基本上都到城里谋生计了,或去上学,或去打工,去开辟他们生活中的一片新天地,在家留守的自然是这些中老年人了,他们不甘寂莫,也在尽自己的努力,为当下的生活添姿加彩,也算是奔向小康生活的一种行动吧!
油菜花本是一种经济作物,不知是谁把它做为一种旅游产业来种植。这样既可以获得本身的经济价值,又可从旅游中获取收益,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。这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。但愿这样的事,这样的人在我们国家出的越多越好。
 
 扬州随笔
 
(一)
“十年梦寐不肯休,不想今日竟来游,举手唤过长江浪,为我推船下扬州”,这是一九七二年我第一次来扬州路上写的一首小诗,当时是从南京坐小火轮到扬州去的。从上午九点上船,经长江转至京杭大运河,至下午3点多才到,一路上听着小火轮的突突声,沿途看着两岸的景色,并不觉得时间很长,南京与扬州只有一江之隔,六个多小时的行程,在现在看来,确实是太慢了,但以当时的地理条件,交通工具和运输能力,能做到这一点也算是不错了。谁会想到今天,高速公路四通八达,就连横跨长江的大桥仅南京就有四座,此外还有过江隧道、地铁等交通方式连通两岸,最大限度的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方便。如今的发展,是40多年前的人们想都想不到的。
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胜地,也是扬州城中最大的公园,原名长春湖,因此湖与杭州的西湖相比,另有一种清瘦秀丽的特色,故称瘦西湖,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常在此逗留。五亭桥是瘦西湖中的标志性景点,是扬州盐商为迎接乾隆而修建的。五亭桥;顾名思义,是在桥上修建了五座亭子,可为过桥人遮风挡雨。在中国亭桥并不多见,我所知道的有广西程阳的永济桥,北海的五龙亭也勉强算亭桥的一种吧?扬州的五亭桥与它们都不一样,桥中间建有一亭,四翼有四亭,亭与亭之间用廊相连,亭上有宝顶,四角上翘,造型非常纤巧。这充分发挥了造桥人的智慧与想象。其巧妙的构思超越了桥本身的功能,使该桥升华为一种文化。我们也可以从中去体验桥梁文化的独特内涵。穿过五亭桥,沿着绿柳成行的堤岸前行,就到达著名的二十四桥了。记得年轻时就听说过“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”的诗句,当时想瘦西湖中有多少河道,还要建二十四座桥来连接,今天到这里才知道,二十四桥原本就是一座呈玉带状的石制孔桥,只因桥长二十四米,宽二点四米,有二十四级台阶,二十四根桥栏才以此命名的。
站在桥上举目四望,在柳绿桃红之间,到处都是赏春的人群。人们在拍照、在观花,烘托出一幅欢乐祥和的太平景象。从那一张张开心的笑脸,一个个喜悦的神情,我分明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理想的憧憬和对现实生活的满足。
(二)
千秋粉黛,是扬州一个表演的名称。粉黛在古代是指美女,名曰千秋粉黛,大概是指这里美女的表演既有特色又具代表性,还有经久不衰的含义吧!表演的地点设在一座茶坊里,茶坊被布置的古色古香,四壁张贴着古代四美人的画像,屋内摆放着仿明清的桌椅,青花瓷的碗壶,一切都显得精致典雅。人们围坐在茶桌旁,一边品茶,一边欣赏歌舞。表演者多为年轻女子,她们身披彩色的轻纱,拖着长长的丝带,步履轻盈,丰姿绰约,舞蹈的动作并不激烈,与唐宋时期的宫廷歌舞有些相仿。舞台背景的布置象仙境中的瑶池,汉白玉石的桥栏,云雾缭绕的楼阁,再加之现代声光电的效果,更显逼真。表演女子象一群仙女缓步在瑶台之上,看到此时,你会想起白居易“风吹仙袂飘飘举,犹似霓裳羽衣舞”的诗句。每到舞蹈的结尾处都有一个柔美亮相的造型动作,让观众更能细致的观赏到她们俊俏的面容和窈窕的身姿。令人赏心悦目。世人都说:“扬州出美女,”此话看来确实不假。
出演最多的曲目为扬州小调,有长笛独奏,琵琶伴唱等;象“拔根芦柴花”“道情调”等多为世间流行传唱,扬州小调与其它歌曲不同,他不像歌,更不象戏,他像吹面不寒的微风,象沾衣欲湿的细雨,缓缓潜入人的心田,其清新娓宛,曲韵悠长,令人回味,发人畅想。
演出的时间不长,大约50分钟左右,丝竹声罢,人们徐徐走出茶坊,蓦然抬首,见门口上方匾额上横书着几个大字“赏扬州美女,品江南古韵”。细细品味,此话倒也贴切。
在北归的列车上,回想起这三天的旅程,感慨良多,只有国强才能民富,我们才有条件去游览祖国的山山水水,体验异地的风情,反言之,我们的祖国就像一座没有落成的大厦,需要我们去建设,去维护,更要去珍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