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目前的位置: 首页» 霞辉乐章

江西记行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:李洪涛66 , 原校工会干部
走向井冈山
 
“在罗霄山脉的中段,有一座雄伟的高山,苍松翠竹常年青,山间流水永不断,伟大领袖毛主席,在那1927年,带领部队上了山……你是革命的摇篮,啦……井冈山,井冈山,”
这是我少年时期曾经吟唱的一首歌曲,从那时起井冈山这个名字就深深铭刻在我的脑海中。多少年来,我总想到井冈山来看一看,但总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,未能如愿。直至今年才有时间来到井冈山。亲眼目睹一下她的姿容,亲身体验一下当年红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,圆了我历年来的一个心愿。
井冈山平均海拔1000米,山势雄伟险峻,山中多盆地,1927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井冈山,创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。当时井冈山被王佐、袁文才的一支绿林部队盘踞。毛泽东刚到时,袁文才、王佐对毛泽东带来的起义军心怀猜忌,倶怕把他们多年经营的地盘夺走。由于毛泽东心胸豁达,慷慨赠枪,消除了他们的顾虑,为以后朱毛会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19284月,朱德、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,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,由此井冈山斗争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,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。这块小小的根据地,犹如燎原星火,待春风吹起,便有蔓延之势.当时生活之艰苦、物资之匮乏是可想而知的.在那样的条件下,红军建立了医院、造币厂等设施,井冈山就像一颗钢钉牢牢地楔篏在赣中的大地上,敌人几次围剿,都被红军击退.但令人惋惜的是,在1930年,王佐、袁文才被我党错杀,致使井冈山这块革命根据地沦陷敌手十八年,红军几经奋战都未能夺取。由此我想起郭沫若在“甲申三百年祭”中所述:李自成听信牛金星的谗言,错杀了李岩,致使一个人的悲剧导致成为全民族的悲剧,活生生地断送了农民起义军的江山。如果当时我党不犯左倾的错误,留住王佐和袁文才,井冈山这块革命根据地会长久的保留下来,红军也会从摇篮中的襁褓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壮汉,到那时岂不可以横行天下,驰骋千里,打倒一切列强军阀,铲除一切土豪劣绅,革命胜利也许会早几年到来呢!
 
走进庐山
汽车开进庐山,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汪碧水,后面是云雾缭绕中的绵延秀山,据导游讲当年毛主席还在此水中游过泳,这里的山水如诗如画,看到这般景致,你会想起苏东坡咏西湖的名句“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”,的确,此诗用在这里也并不为过,况且这里的湖湖相连,山山相接,其规模比西湖又大了许多,且湖平如镜,山峦叠翠,也另有一番情趣.据导游讲,庐山在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时,未被通过。主要因为庐山上有一万多人在山上长年居住,破坏了庐山的自然环境。另外,没有留下多少古迹和历史遗存,在我看来未被通过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后者。居住的人群可以迁出,但历代古迹是无论如何也是再造不出来的,由此看来“天下名山僧占多”这句话放在这里便不贴切。也许当时庐山交通不便,云游四方的和尚未曾到这里来建庙,不像九华,峨眉诸山,宝殿林立,庙宇众多,单就这一点未被收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也是理所当然的。不过庐山并没有被世界忘却,它被冠为世界文化自然景观,也算是给庐山一个较为公允的待遇,没有辜负大自然带给这里的一片青山秀水。
庐山的瀑布并不算多,大家熟知的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的瀑布据说已经瘦身,小得不能再小了。记得当年我在游览贵州时曾写过一篇游记,我把贵州黄果树瀑布与庐山瀑布比作一对美人,黄果树瀑布比作为体态丰腴、雍容华贵的唐代贵妃,把庐山瀑布比作为风流袅娜、杨柳腰肢的传统佳人。现在看来,唐代贵妃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,多少年过去了,瀑布仍如水库决堤般从高空倾泻而下,气势如虹。传统佳人由于上游水量不足,已经失去了纤纤玉立,窈窕挺秀的本色,几乎成了涓涓细流,哪里还有银河的影子。如果李白此时能到两地亲自体验一下,其流传天下赞美瀑布的佳句,定会留给黄果树,而不再是庐山了。
当然,一条瀑布的减色并不能掩盖庐山的魅力,庐山还有石松横空的仙人洞,山姿奇特的五老峰,落霞云飞的大天池等等,其美景不胜枚举,祖国的大好河山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,庐山的确不愧为中外游客向往的名山。
在庐山值得大书一笔的是美庐,这座西洋式的别墅原为英国人赫莉太太的私宅,1933年宋美龄将整个别墅购得,蒋介石见此房庭院清幽,美丽,且宋美龄女士名字中也有一美字,遂以“美庐”二字命名,并亲笔题写,命人刻于院内石上.蒋介石曾和宋美龄多次来这里小住。在国泰民安之际,住在这里是惬意的。但蒋介石不同,他在这里住得不踏实,甚至连欢乐都是暂时的,国家时局艰危,有许多挠头的事情需要他去处理,住上几日便要匆匆离去。蒋介石最后离开美庐的时间是19488月,距新中国成立也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了,可想而知,蒋在离开美庐时的心情是复杂的,那时三大战役即将打响,中国人民解放军正以摧枯拉杇之势横扫着中国的北方,蒋在庐山住不下去了,他要去指挥他的军队作战,当时他也许在想,凭他几百万军队及美式装备,扫清共产党是没有问题的,等决战胜利之后,再来美庐休假不迟。但事与愿违,几经交手,他的军队败的败,降的降,转眼之间化为乌有.谁能想到,那年他离开美庐后竟成了永别,在他后来的日子里就再也没有踏进美庐半步。据说蒋介石到台湾后,时常在海边对着大陆凝望,久坐不语,在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里,在那座孤零零的海岛上,他会想到庐山,更会想到美庐,往日在美庐的欢声笑语时时在眼前呈现,如今却已成了梦和影,如同海市蜃楼般被现实的海风吹去了。从民国建立到1948年,已有近40年了,“四十年来家国,三千里地山河”短短的三年时间,这片河山便落入他人之手,作为曾是统治中国的领袖人物,作为曾是几亿民众的独裁者,那时那刻,他该是怎样一种心境呢?
毛泽东来庐山已是建国十年后的事情了,他是唯物主义者,不信歪理不信邪,他以胜利者的姿态,住在蒋介石曾住过的房间,国共两党的领袖在不同时间却同住一个房间,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一件趣事了。他尊重历史,指示工作人员不要敲掉石刻上面的“美庐”二字,就连那座别墅也没有被更名,这才是伟人的胸怀,伟人的气度。20世纪70年代初,曾流传毛泽东托当时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带给蒋介石的一首词,词中有“故乡明月在,彩云几时临”的句子,这其中的寓意分明是向蒋介石发出善意的邀请,请这位昔日的老对手来大陆看看,大概也包含着请他再来美庐一住吧!也许是国共两党积怨太深,也许是蒋不愿意放下架子,俯首称臣,也许还有我们所不知的原因吧?等等等等.总之,蒋介石没有应邀前来。海峡两岸自分开以来,一直打打停停,时好时坏,直至九二共识之后,两岸和平发展的道路也是曲曲折折,沿至今日……不管怎样;两岸人民同祖同宗,一脉所系,上一代解决不了的问题,放在下一代,下下一代去解决,就像“愚公移山”中所说“子又有子,子又有孙,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”照此看来,我们有的是时间来等待,更何况台湾民心所向统一,终有一天,台湾会回到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来。